合成帆布店三代同堂(右邊是老闆許勝凱)。
「一个帆布袋也能为您製作」这是合成帆布行打出的客製化策略,这个策略不但使得原本已经没落的传统帆布书包市场起死回生,还因为注入文创等新生命,成为特色化商品,而引领流行。
合成帆布行是在1956年成立,其前身是「来福帆布行」。来福早在1920年创设,并由3位合伙人共同经营,后来其晚辈分家,形成了目前合成、永盛及志成三家帆布行,也共同带动目前台南帆布袋的风潮。
陷入倒闭危机
合成在最风光时期,曾包办南台湾100多家学校的书包製作,然而,20几年前,台湾经济开始不景气,外销公司回头抢学校生意,当时尼龙及塑胶製品也加入市场竞争,而合成坚持帆布製作,加上少子化影响,业绩跌至谷底。许胜凯回忆说,当时想结束营业,但是看到员工的子女还在念书,于心不忍,只好一周做4天来因应。
定制化帆布袋令生意起死回生
2009年,一位客户的建议,让合成的命运翻转。许胜凯回忆说,当时交大客家研究所的范小姐因为想要合成的帆布袋,电话询问是否有DM或网路可以参考,经由对方的提醒而架设网路,并开始接受客製化,从最低潮到现在,业绩差了整整3倍。目前客製化商品,占了店裡产品的一半。
合成的名气如今也传到日本去,并且拥有台湾的「一泽信三郎」(日本京都帆布袋名店)的美称。许胜凯说,日本出版的台湾导览书上就有介绍合成,不少日本游客到台湾都必到合成购买,因为合成帆布的价格,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。重点是可做一、两个,并尽量符合客人的要求。他举例说,如果有个客人怀念母校的书包,合成也可以开模为对方製作一个书包,不过价格可能会高一些。
永盛的老板曾森永的帆布袋,则与合成风格不同,但同样受到游客的喜爱。其店裡还有个镇店之宝,就是大导演李安的签名袋。他说,李安一家常到店旁边的度小月餐厅吃饭,有次李安回台参加金马奖,并且到度小月录影,李安的父亲就到永盛裡头坐,李安录完影后也来到店裡聊天,并选了一个帆布袋要带回美国给儿子,他就要李安签名,李安也爽快答应,然后这个帆布袋就成为该店的镇店之宝。